淫羊藿作为传统中药材,具有补肾阳、强筋骨、祛风湿等功效,在市场上需求持续增长。其亩产量因种植方式、品种、生长环境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
一、种植方式对亩产量的影响
林下种植:利用天然林下环境模拟淫羊藿野生生长条件,有利于其生长。成都医学院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构建的 “七技一管” 林下淫羊藿生态种植关键技术体系,实现亩产林下淫羊藿 100 - 120kg,淫羊藿总黄酮含量达 15%,高于《中国药典》标准近 3 倍 。四川江油市淫羊藿种植基地,种植户种植的 10 亩地柔毛淫羊藿,全部进入盛产期后,一亩可以产 200到 400 斤(约 100 - 200kg) 。
大田种植:相较于林下种植,大田种植可对环境进行更多人工调控,但需精准把握其生长习性。利用智慧农业种植,滴灌自动化浇水,水溶肥一体化浇灌,预计每亩地可产 200 公斤淫羊藿 。
大棚种植:能更好地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条件,为淫羊藿生长提供稳定环境。陕西中药材有限公司的淫羊藿大棚种植,亩产能达到 65 公斤 。
二、品种差异导致的产量不同
淫羊藿品种多样,不同品种在产量上有明显差异。例如种植的高萌发柔毛淫羊藿,只在每年秋季收割一茬,亩产量从第一年的 300 斤、第二年的 500 斤、第三年的 600 斤逐年递增 。而箭叶淫羊藿,虽然单价更高,但其亩产只有 200 - 300 斤 。经 2020 - 2023 年连续两个生产周期的多点试验,“柔毛 淫羊藿” 在 2020 - 2022 年平均亩产量为 260 公斤,2021 - 2023 年平均亩产量为 306.1 公斤 。
三、生长环境与管理水平和产量的关联
自然环境:淫羊藿喜阴湿环境,对海拔、光照、土壤、水分等要求较高。如铜仁市万山区大龙村,地处丘陵,林地广袤,生态纯净,海拔在 500 到 600 米之间,林下遮荫率能达到 60%至 80%,土壤排水良好,基本无积水,正符合淫羊藿的生长需求,其种植的淫羊藿亩产可达 300 到 400 斤,稍欠些也有 200 至 300 斤 。
管理水平:包括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修剪等田间管理措施对产量影响显著。施肥方面,合理增施肥料能够提质节本,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养分;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,可减少因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;适时修剪能优化植株生长空间和营养分配。以成都医学院团队为例,通过线上培训、线下讲座、入户宣讲、现场示范等多种方式,指导农户开展种苗培育、田间管理、绿色防控及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,帮助当地农户实现淫羊藿产量产值双提升 。
总体而言,在理想种植条件下,科学种植与管理的淫羊藿亩产量鲜品可达 300 - 600 公斤左右,干品在 60 - 120 公斤左右。但实际生产中,种植户需综合考虑各因素,选择适宜品种和种植方式,并加强管理,以实现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。